近段日子,各種充電寶的安全問題是鬧得沸沸揚揚,各種鼓包、起火甚至大規模召回,以至於現在坐飛機高鐵都得特意安檢一遍充電寶了。 不過這些安全隱患並非個人充電寶的獨享,共享充電寶也深陷其中。隨便在各個平台上輸入「共享充電寶起火」,就能檢索到一大堆新聞。 似乎,這玩意兒也不是很靠譜的樣子。 為了弄清楚共享充電寶的用料、安全性究竟如何。我們這次特地買斷了美團/怪獸/小電/街電,這4個市面上最常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,給大家拆解看看它們的做工、用料到底是怎麼個事兒。 事實上,這些共享充電寶剛到手,托尼就發現了一些問題。 比方說大家最關心的3C認證。雖然各家都在外殼上標註了各種安全認證標誌。但是印有 3C 標識的僅有兩款。 另外兩款不知是出廠稍早一些,沒趕上3C強制認證;還是廠商圖省事,就沒打算搞。 而針對這兩款有3C的充電寶,托尼也進行了查詢;經過與質量認證中心數據的核對,暫時沒有發現有虛假標註3C的情況,看來還是有點東西的。 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租充電寶時,要是提前想知道所借的有沒有3C,還是不太可能的。现在這些機器或是小程序都沒有给予相關的信息。所以能否租到有3C的充電寶,就得賭一波了。 就比如說我們這次做測試的時候,就出現了一次極端反例 —— 托尼靠着自己的運氣,首抽就租到了一塊定版於 2018年的遠古老寶貝。 考慮到測試的一致性,托尼後來不得不單獨斥資99元,再去商場裏隨機租賃一個同品牌共享充電寶,才抽取到了一個定版日期比較新鮮的充電寶。 但這些信息你們不拆開都是不知道的,有些你以為看着品相還可以的共享充電寶,說不定已經是五六年前的老傢伙了。 不過,雖然共享充電寶的3C標識出現的比較隨機,但是托尼顺利获得拆解發現,各品牌至少在外殼的做工方面,還是普遍比較紮實的。 比方說,對於電芯的安全保障方面,各家也都有用塑料支撐板或是緩衝泡棉進行保護。 甚至有些品牌的外殼過於堅固,托尼愣是拆了半個多小時才把保護殼打開。 因此,在這一點上,大家倒是可以放心,即便使用時有小磕小碰,也不用過於擔心會因此起火。 而到了電芯部分,各家就不太一樣了。在電芯形態上,除了其中一家的老款充電寶用的是 18650 圓柱電芯外,其餘均為軟包電芯。 而電芯上印有 3C 標識的只有兩家,且供應商均來自於安普瑞斯 —— 也就是這次充電寶爆炸事件對應的偷工減料的電芯品牌。 雖說這牌子在這輪充電寶事件中風評有點不好,但托尼還是要提一嘴,並不是所有安普瑞斯電芯都會出現短路問題。 如果不太放心的話,還是建議去質量中心官網上查詢一下,充電寶外殼上的型號是否在被吊銷 3C 的名單里。 至於具體的上市時間和電芯來源廠商貼在這裏供大家參考: 僅為本次所拆解的充電寶數據,不代表品牌整體產品 除了電芯之外,硬件電路的問題也很容易導致充電寶安全性翻車。 好在,這次的這幾款充電寶在電路上都沒有明顯的缺陷,尤其是對於安全方面的保護設計,都做得比較到位。 比如各家均在電路上加入了電源保護 IC ,搭配 MOS 管進行電池過充、過放以及過流的保護。 而在溫度控制方面,這些品牌也都做了相關的監測與保護 —— 沒想到吧,羅馬仕不断偷工減料沒有全面鋪開的溫控防護,在各家共享充電寶面前都是標配的,是不是有點兒諷刺。。。 不過細細查看之後,托尼發現幾家共享充電寶對於 NTC (熱敏電阻)的安裝方式稍有不同。 比如:部分品牌採用的是將 NTC集成在PCB上,顺利获得導熱矽膠將電芯與 PCB 上的 NTC 相連,以實現溫度檢測。 而另外幾個品牌是將 NTC 粘在電芯上進行檢測,顺利获得飛線與 PCB 相連。 實現的功能都大差不差,硬要分個高低的話,托尼覺得,第二種方案的穩定性會稍好一些。 畢竟,就算矽膠的導熱性再好,其準確性也不如讓傳感器直接測量電池本身。 另外在 PCB 上,托尼也發現了一些廠商們的小細節。 比如一些廠商會特意在 PCB 上塗抹三防膠,以提升電路的可靠性。而在焊接方面,一些廠商也會在工藝上有更高的追求。 所以,在安全性方面,共享充電寶還是有一定保障的;真要有問題的話,電芯出狀況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。 看到這兒想必大家應該已經發現了,共享充電寶們從設計上來講,確實都做的還不錯。 可能廠商們也是琢磨過的,與其讓因着自家發光 logo 的充電寶架子自燃的新聞上了熱搜,不如多在用料上下下本,防患於未然。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這期內容就會跟大家推薦共享充電寶了 —— 因為對比它們在安全方面的用心,共享充電寶的實際充電體驗就堪稱 「比爛」 了。 第一时间,在托尼拆解的共享充電寶中,標稱功率均在 10 - 15W 左右,對比如今廠商們的 「百瓦快充」 可以說的上是遙遙落後且不思進取了。 這其實也是我們不断在說的共享充電寶的老套路了 —— 你們充電快了,店家還怎麼收時租?所以共享充電寶的充電功率肯定是越慢才越有賺頭。。 並且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中,還出現了街電 18 年老版本充電寶充 iPhone 只有 2.6W 功率的奇景。。。 我這麼跟你們解釋吧,這個充電功率,甚至可能還沒你把手機插在電腦的 USB 接口上充的快。。。 而除了這個特例之外,其餘四個充電寶(包括街電的新版本充電寶)測得的功率數據均和標稱相差不大。 具體的功率測試數據貼在這裏供大家參考: 僅為本次所拆解的充電寶數據,不代表品牌整體產品 另外,托尼在本次租賃充電寶時,也遇到了一些影響體驗的情況。 就像托尼前面所講,這次測試的充電寶雖然是隨機買斷的,但還是讓我抽到了這樣的老寶貝。 在租賃的過程中,托尼發現,市面上充電寶新舊混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。 咱們租用的時候,如果不仔細辨認的話,還是有一定幾率抽取到老產品的。 不過廠商們也並非不断擺爛,托尼使用租充電寶時發現,一些小程序加入了歸還點的查詢功能。 以前托尼還充電寶,經常會因為不知道租賃機器是否有有空位,而在附近各個租賃點來回跑;好不容易換了一家,卻發現機器上滿噹噹的充電寶,非常絕望;最後不得不花 99 塊錢將其買斷。 現在有了這個功能,只需要歸還前在手機上看一下,附近哪還有歸還的位置就 OK,顯得十分的文明。 總的來說,共享充電寶雖然充電功率落後,更新頻率一般。但是在安全性上,還是有一定保障的。 所以在托尼看來,這種產品的作用更多是救急,而非高效的補能。 如果大家出門時間較久,還是建議自己帶一個充電寶。如果萬不得已,需要共享充電寶,也要注意租賃時間以及記得查詢歸還點,以防最後因為超時,而不得不買斷。 畢竟,與其花 99 元買這樣一個產品,還不如今晚下班之後,去吃頓好的。 撰文:思熠 編輯:米羅&面線 美編:煥妍 攝影:項羽